進入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中后期,迫于環境保護與環境治理的巨大壓力,節能減排已經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,生態文明建設和發展循環經濟更是成為基本層面的國策之一。
數據顯示,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國環保產業以15~20%的速度穩增,環保投資達3.4萬億,相較于“十一五”同比增長62%,占據GDP的3.5%。2015年上半年,環保收入為1120.79億元,同比增長8.61%。
在此勢不可擋的發展態勢中,“大氣十條”、新環保法、“水十條”、《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》、發展循環經濟以及配套的細則等政策陸續生根發芽,“十三五”規劃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,這一切無疑都是美麗中國圓夢之旅給環保產業帶來的超級福利。
從諸多的政策加碼扶持力度來看,中國政府已經看準節能環保這一新興產業晉升為支柱產業的潛力,將最大最美味的蛋糕留給環保,并不令人太過意外。這也是2106年“十三五”發軔之際,我國環保產業一枝獨秀的主要因素。
十八屆五中全會后,“十三五”規劃的制定步伐加快,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的環境質量改善工作重心也將以水、氣、土三大戰役進行。根據環保部規劃院測算,預計在“十三五”期間,環保投入將增加至每年2萬億元左右,社會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。
僅以土壤修復為例,在“土十條”蓄勢待發的當前,其市場規模以萬億單位為計,由此可窺一斑。鑒于環保領域項目投資前期資本開支大、回報周期長、盈利穩定等投資特點,“但企業仍要在污水處理、固廢處理、環境監測等方面的核心技術上下足功夫,否則企業將失去競爭力。”行業專家分析。
美麗中國與生態文明建設寫入“十三五”,是促成節能環保市場爆發的直接原因,環保產業未來五年國家戰略高度的地位不容撼動,在政策力挺、PPP合作深化、第三方治理機制健全等多重利好支持的背景下,環保產業的發展十足可觀。
咨詢熱線
400-1010-396